大家对东方文化元素有了更多的兴趣,这是中国科幻的机遇。但中国科幻走向世界,首先应该是需要观察世界,从而将中国式的未来生活风格表达出来。作为高校教授,吴岩每年都讲两个学期科幻课程,有时候谈欣赏,有时候讲创作。他发现现在的学生思考科幻问题思路是很狭窄的。“有的学生在我的科幻课上,说他们只看过《三体》,他们认为只要不是《三体》的模式就不是科幻,这太狭隘了。我们需要更广泛地去了解世界层面的科幻创新,科幻的‘繁荣’更应该是在这个意义上的‘繁荣’。” 火锅之城/潘中豪 绘 在今年的科幻大会开幕之前,吴岩预计出版两本关于科幻的文集,一本是用中文出版的美国科幻研究协会优秀论文集,另一本是用英文出版的中国学者创作的科幻理论文集。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谢瑞·温特教授是他的合作者。吴岩说,他和海外科幻学者都希望有这种双向交流。 在成都举办的世界科幻大会,在吴岩看来,对中国科幻界是一次大考,有许多困难需要勇敢地克服。例如国际交流方面我们还缺乏人才。“中国科幻走向国际这件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规划、培养人才、积极在国际出版上展示我们自己的作品。所以,我认为需要一批外语好、了解国外文化的人与国际科幻文学界保持长期的密切联系。” 第80届世界科幻大会闭幕式/图据芝加哥世界科幻大会成都代表团 确实如此,在中国科幻文学外译的过程中,有不少科幻文学创作者和团队发挥自身优势,在国际与中国之间扮演着桥梁似的角色,比如微象文化与《克拉克世界》合作,八光分文化与美国科幻杂志《银河边缘》合作,还有北京漫传奇文化主导的“刘慈欣科幻漫画系列”版权输出项目,已促使多部刘慈欣作品改编漫画在海外出版,这也是我国原创漫画作品首次以相当大的规模和体量进入西方发达国家的出版市场…… 吴岩认为,在世界科幻标准之下,保留中国独特的表达十分重要,“我们需要走向世界,但中国的科幻创作首先还是要发掘中国经验,要有自己的特色,而不是非要比着世界科幻的标准一味模仿。就像是中国的大学一样,我们办大学不是为了跟世界名校比排名,而是要能为了中国和世界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最大贡献。中国的科幻也应该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