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网站:www.threebody.com.cn,三体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70|回复: 9

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

[复制链接]
尘埃染萍 发表于 2022-12-20 11: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三牲学孔乙己被迫营业

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 无论是《示众》,《药》还是《孔乙己》,作者在叙述故事主线的同时,总会在其中穿插一些所谓“看客”的形象,借以更清晰明了地体现当时大体的社会状况和环境。对此我有以下看法。  
1.看客是一群人。  无论是《示众》中的胖孩子,秃头,工人的形象,还是《药》中的华老栓等人,在作者的笔下,他们都是一群面对社会和封建思想的黑暗时冷漠自私麻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每每读到有关他们的文字时,我的心底总会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愤怒,但随之而来,也有一种深深的怜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们终究也是人,人之初,性本善,谁出生不是充满了可塑性,到底是社会这个模具把他们变成了这副样子。或许他们心中也曾有过不甘,有过对自身命运的慨叹,有对自己注定渺小的悲哀感,但是人总要吃饭,是人总要生活,再不能改变世界的前提下,人只能被世界所改变,不是每个人都能当将军,能当革命家,大多数的,都只是碌碌无为的平凡人罢了。于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每个人都套上了厚厚的冷漠外壳,戴上了所谓“看客”的面具。  我曾经在《刺猬的优雅》(超喜欢这本书)上看过一句话:“贫穷是一部割草机,将我们原本能与他人好好相处的能力割断开来,使我们内心空虚,缺少情感,为的是让我们能够继续忍受现实的所有不幸。”我觉得用在这里很合适。
  2.看客是一群病人。  或许在长时间的压抑,日复一日昏暗的日子里,这些看客的心早已扭曲。他们的生活寡淡得如一潭死水,投入小小几颗石子,也泛不起什么波澜。所以他们渴望刺激。杀头就是一种刺激。犯人是否无辜,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死前会不会说上几句漂亮话,当个好汉,死得壮烈。重要的是他人头落地,血液混着脑浆,四溅当场。重要的是,他的所谓“人血”是否可以当一味“药”。视觉的刺激,封建思想的悲哀,在这群看客身上结合在一起。他们平时里像冷漠的机器,观刑时像疯狂的野兽。他们是人,却唯独不像人,他们是病人。  
3.看客终究只是客。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旁观的看客终究只是客,只有这些“中国的脊梁”,才是真真正正改变,创造中国未来的人。在那个年代,“睡在铁屋子里的人”固然很多,但幸运的是,那些清醒的人愿意充当闹钟,发出呐喊,振聋发聩,竭尽心力,无怨无悔。陈独秀,李大钊,鲁迅,正是有了这些人,有了这些愿意喊醒看客的人存在,中国才能有今天。看客终究只是客,我相信,我希望,在现在这个社会中,无人愿为“客”。
Черный 发表于 2022-12-20 12: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Черный 于 2022-12-20 12:33 编辑

我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学鲁迅的文章时,总是在读后感中争先恐后地批判那些看客;但是现在,尤其是当我身边的人,甚至我自己(虽然没有),都隐约现出了一些看客的模样,我开始反思,我们是否真的正确认识了鲁迅的那些文字。
诚然,鲁迅确实在批判看客;但是,鲁迅真的在批判看客吗?愚以为,与其说鲁迅批判的是看客这帮人,不如说,鲁迅真正批判的,是看客这种现象,或者更大地来说,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大的环境,是造成这个大环境的一个黑暗的社会。有的时候(很多时候),并非是人主观上有很强烈的恶的欲望——虽然看客现象也离不开个人的恶,但是人都是善与恶的复合体——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有能力行善,也有能力作恶——但所需要思考的,则是为何让平凡的群体以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方式不约而同地参与到如此不平凡的恶行中去——也就是“看客现象为何会发生”这个问题。
星海横流 发表于 2022-12-20 11: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孔乙己》这篇课文我们上了五六节课
安暮雪 发表于 2022-12-20 11: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安暮雪 于 2022-12-20 11:51 编辑
星海横流 发表于 2022-12-20 11:23
我记得《孔乙己》这篇课文我们上了五六节课


我也是呀


您怎么了?

点评

呦呦呦,这不是屑雪嘛,几天不见…  发表于 2022-12-20 11:39
 楼主| 尘埃染萍 发表于 2022-12-20 13: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尘埃染萍 于 2022-12-20 14:57 编辑
Черный 发表于 2022-12-20 12:20
我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学鲁迅的文章时,总是在读后感中争先恐后地批判那些看客;但是现在,尤其是当我身边的人 ...


对,感觉孔乙己和阿Q是同一类人,没有真才实学又自命不凡。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去写社会。前者第三人称写,社会的黑暗冷漠大多体现在他人的语言神态动作中,结尾孔乙己偷书最后死亡告诉我们:这样的社会中会诞生这样的人;而后者着重于描写阿Q本人的心理、状态等,形为第三人称神为第一人称,写出了一个自我优越感极强,自欺欺人的悲剧形象,结尾阿Q被枪毙周围看客不满意他“游了街却不唱戏”告诉我们: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阿Q”(最后一章名为“大团圆”)才出现了这样一个社会。
说到底迅哥儿其实就是想通过社会上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各种现象(孩童闰土,社戏里面的伙伴;成年闰土,范爱农,华老栓,阿Q;杨二嫂)来让身处社会中的人们认识到社会的腐朽黑暗。他告诉人们:吃人的人终会被吃






回复点评:雀食应该把他们俩分着分析更好一点(孔跟Q的对比是我们上完语文课我给老师发的),但是这个有点才学我觉得这篇文章鲁迅把他淡化了,一个落榜生(多次考不中)年老之后来到咸亨酒店,教给“我”的是“茴”字的四种写法,挺讽刺的

点评

阿Q确实没有真才实学,但是孔乙己……应该是有真才实学的吧……孔乙己是旧社会的儒生阶级,这个阶级和小市民阶级还是要分开分析的  发表于 2022-12-20 13:27
 楼主| 尘埃染萍 发表于 2022-12-20 15: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捞捞(多好的帖子别沉)
Черный 发表于 2022-12-20 17: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Черный 于 2022-12-20 19:30 编辑

不过孔乙己那篇,据我所理解,除了在讽刺孔乙己和看客以外,还有讽刺科举制度吧?
而且“茴香豆”那个情节也不太像是讽刺孔乙己不学无术?个人理解
另外,《孔乙己》讽刺的主要应该不是孔乙己吧?孔乙己只是个可怜虫,他可悲但不怎么可恨,他唯一的过错就是只知道读书不懂得营生,所以才穷成这样
对,我们当年的老师好像这么说

回复:我这不也是聊了这么久才逐渐回想起来的嘛

点评

主旨对力!这记性还真是好啊。但是孔乙己靠抄书为营生,又经常懒得抄就偷……就窃书。“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偷呢?”这个对科举针对性就强了  发表于 2022-12-20 18:4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体网站:www.threebody.com.cn,三体社区

GMT+8, 2024-11-22 14:49 , Processed in 0.05229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